据福建日报10月14日报道,龙岩市财政局统计,截至10月10日,2008年龙岩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.15亿元,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,成为全省继福州、厦门、泉州之后第四个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的设区市。
近年来,龙岩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,持续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“生态型”产业,不断加强财源建设,财政收入逐年快速增加。
从上世纪90年代起,依靠资源优势,龙岩的各类小水泥、小煤矿企业遍地开花,先后办起132家水泥厂。然而,富裕起来的同时,龙岩人却痛心地发现山不再青、水不再绿,回头细数,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9大工业行业中,竟有7个属于原料高耗、利用率低的资源型产业。
龙岩市委、市政府决心彻底改变“粗放型”的发展模式。他们首先拿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水泥粉尘污染开刀,出台并实施《关闭龙岩中心城区水泥污染企业实施意见》。截至目前,龙岩中心城区关闭的水泥污染企业达到8家,产能168万吨。
与此同时,一套“生态型”发展思路出炉: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型经济枢纽,以龙工为龙头,打造海西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;以龙净环保为龙头,打造全国环保设备重要研发生产基地。
经过几年努力,曾是环境污染“重灾区”的龙岩,2007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;以机械产业为代表的非资源型产业迅速崛起,并正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、在海西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。
|